院部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院部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河南安阳开展实践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10月18日至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河南安阳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殷墟博物馆等开展实践研修活动。

    研修首日,教师们首先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及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随后在殷墟博物馆,教师们参观了甲骨文墙、车马坑、凹字形宫殿遗址、妇好墓等,观看了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的几千件稀世文物,向世人展示了华夏大地何以中华、中华民族何以伟大的关键密码,也让思政课教师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中,借鉴了宣讲方法,纷纷表示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做好“第二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研修次日,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地参观红旗渠青年洞、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纪念馆等。在红旗总干渠,教师们拾级而上,沿着依山而建的渠道一路走过创业洞、团结洞、老虎崖等地,来到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教师们以脚步丈量“红飘带”与“水长城”,重走英雄路,感悟奋斗魂,亲身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青年洞前,更感思政课教师责任如山,誓将红旗渠精神化为育人活水,砥砺学子艰苦奋斗、团结报国之志,铸魂育人,不辱使命。

    在红旗渠纪念馆,教师们参观学习了“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五大展厅,了解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悬崖峭壁间“抠”出一道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生动实践。行走在红旗渠畔,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铿锵话语,深受震撼。作为思政课教师,必将这鲜活教材融入思政课堂,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学子砥砺奋斗的强大力量,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本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过情景式、沉浸式实地研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研修不仅是落实教育部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行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创新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有力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研修,拓展实践研修资源,构建常态化机制,推动研修成果向教学实效转化,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全面提升。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邵清清     审核/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