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支教日记 > 正文

筑浇石榴籽精神,浇开民族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5-05-01 浏览量:

——2025年4月22日 支教第45天

作者简介:

宋佳佳,就读与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现任教于疏勒县第一中学;教授科目为高一政治。

不知不觉,来到新疆已经一个多月了,在经历过岗前培训、听课学习、组内公开课、汇报课等一系列学习与考验,终于在不久前迎来了我的班级、我的同学们。

今天上课的内容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非常期待讲授的一节课,有一个重点问题是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来处理民族关系,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而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部分地区采取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形式的对口支援。提到教育援助,不禁与同学们分享说:“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派遣201名学生和4名带队老师来到疏勒县展开教育援助,而我也非常荣幸能够通过层层筛选成为其中之一,再从疏勒县的众多学校里最终分到了疏勒一中,所以我现在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相遇,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方面想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想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政治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也并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从而增进同学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的磅礴力量。同时也与同学们共勉:唯有以爱为水、以心为土、以行动为光,才能让这朵象征团结与希望的花,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常开不败,香飘万里。

后记:上一期援疆支教的师姐在支教日记里写道:“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我对这一段话感触很深,也将时刻秉持这一理念,牢记教育使命,让知识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点燃好奇心的引信;让课堂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而成为思维碰撞的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