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我校在明理楼113会议室召开2026年度自然科学类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动员会。校党委书记高峰,党委副书记、校长丛海林,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目海出席会议。会议由丛海林主持。

会上,李目海作2025年度学校自然科学类高层次科研项目工作报告,总结了2025年度工作,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6年度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高峰在讲话中向成功获批项目的老师们表示祝贺,并对做好2026年度自然类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广大教师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布局,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二要坚持“人才为本”,厚植创新沃土。学校将持续加大博士引进力度,全面落实科研启动经费,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各学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积累前期成果。三要突出“质量为王”,提升申报效能。科技处要牵头建立“选题—培育—论证—修改—定稿”全链条工作机制,全力支持相关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多轮“一对一”辅导、集中打磨申报书和模拟答辩;各学院要压实主体责任,组建申报专班,做到“应报尽报、能报尽报、优中选优”。四要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开放合作的良好氛围。

丛海林在主持时如何开展高层次项目申报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早准备,提前谋划布局。各学院、科研团队和教师们要尽早启动申报布局工作,建立申报工作台账,做到“一课题一方案、一人一计划”;二要重基础,扎实研究积累。教师们要强化学术积累,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主动加强与高层次专家的联系与合作;各科研团队要建立常态化研讨机制,营造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三要精打磨,提升申报质量。各单位要层层压实责任,组织多轮次的内部评审、专家把关和模拟答辩,同时邀请校内外高水平专家进行精准指导。
会上,两个学院代表、三名教师代表作了典型发言。2025年度我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有资项目25项、自筹项目12项。此次项目的获批,展现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成绩为契机,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负责同志,相关二级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博士教师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文/科技处 图/邵清清 编辑/葛晓霞 审核/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