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光电工程学院举办青年学者学术论坛,论坛邀请青年教师王帅博士和王雪峰博士作学术报告,学院部分科研教师和学生参加此次学术论坛。

王帅博士作了题为《基于时延光储备池计算系统的光领域信号处理》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概述了储备池计算(Reservoir Computing, RC)、高速光纤通信信号恢复,以及分布光纤振动传感(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Vibration Sensing, DOFVS)系统的信号识别与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高速光纤通信中的信号恢复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光RC的信道均衡方法;针对DOFVS系统的信号识别与定位问题,则构建了一种基于光反馈半导体激光储备池计算(SL-RC)的DOFVS系统。进一步地,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研究还分别提出了基于单光互注入和非平衡双光互注入半导体激光储备池计算(SLs-RC)的DOFVS系统,并改进了相应的分类算法,从而在扩大可识别振动位置数量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定位准确率。
王雪峰博士作了题为《酸性介质中钌基析氧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针对Ru基电催化剂面临的关键挑战,系统构建了单原子掺杂、短程有序原子掺杂、晶格应变调控、Ru-O-M局域结构构建及引入布朗斯特酸位点等多维度微结构调控策略,实现对催化剂电子构型与配位结构的精准调控。报告首先讨论了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速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酸性析氧电催化剂,探讨了高效稳定的钌基析氧电催化剂在电解水技术中的重要性,并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Ru活性位点的动态演化机制及其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最后总结了开发高效稳定的酸性OER催化剂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两位博士的报告,不仅展现出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更彰显了青年学者投身科学研究的创新锐气。此次学术论坛的举办,既为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生态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青年学者搭建起展示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的优质平台,进一步营造了学院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文图/光电工程学院 编辑/邵清清 审核/汪涛)